教学督导信息
【2025】(第30期)总第223期
williamhill第十二届教学督导室主办
二零二五年四月四日
聚焦归纳科学本质,培养举一反三能力
---土地与环境学院杨丽娟教授《植物与肥料分析》课程教学特点
督导员 马世良
近日,我听取了土地与环境学院杨丽娟教授讲授的《植物与肥料分析》课程的教学。选修本门课程的员工为18名22级农资创新班员工。上课前,员工们早已整齐一致地选择坐在靠近讲台一侧的前排,并以期待的状态等待老师的上课。杨老师进入教室,课前师生间的融洽互动状态感受到了杨老师的亲和力并为良好课堂氛围的形成打下了基础。
课前与杨老师的简短交流并经杨老师的介绍得知,杨老师在本门课程的教学中将这门课程的重点放在“方法”方面,一方面旨在建立理论与实验之间的桥梁,回答科学研究中解决科学问题“怎么做”的思路,另一方面旨在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将实验课所涉及到的实验原理学透,给出实验课教学中“为什么这么做”的原因。这节课杨老师讲授的是“氮素肥料分析”和“磷素肥料分析”。通过这节课的教学,杨老师在传授知识的过程中,结合氮素肥料分析和磷素肥料分析,重点培养员工举一反三的能力。现将杨老师这节《植物与肥料分析》课程的教学特点介绍如下。
一、聚焦问题本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能力
在讲授“氮素肥料分析”一部分内容的过程中,杨老师首先介绍了氮素分析中铵盐测定的两种方法,包括“蒸馏法”和“甲醛法”。在讲授完两种测定方法的原理之后,引导员工归纳出“蒸馏法”检测的是NH3,“甲醛法”检测的是NH4+,然后杨老师向员工提出问题:“硝态氮(NO3-)中的氮素怎么测定?”的问题。显然用前面介绍的两种方法检测不出“硝态氮(NO3-)”。在员工冥思苦想寻找答案的过程中,杨老师讲到:“既然前面我们知道了有检测NH3和NH4+,的方法,我们能否将硝态氮(NO3-)转化成NH3或NH4+,,然后用我们已知检测NH3和NH4+,的蒸馏法或甲醛法进行检测呢?”听到杨老师提出的疑问,员工恍然大悟。接着杨老师问到:“如何检测肥料中有机态的氮素?”员工毫不迟疑地回答到:“先把有机态氮转化成NH3或NH4+,然后进行检测。”最后杨老师总结到,现在学校教给你们的不是穷尽你们未来工作所需要的所有技能,而是在掌握基本技能的前提下,理解科学问题的核心原理,这样才能在未来的工作中不论遇到什么问题都能够用科学的思维方法解决实际工作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通过这部分的教学,培养了员工如何根据事物的本质,将看似不可解的问题转变成可解的问题,从而获得遇到各种问题时迎刃而解的能力。
在讲完“氮素肥料分析”之后,杨老师以“现在我们学习完了氮素肥料的分析,下面我们将学习的是磷素肥料的分析,看看磷素肥料的分析是否也是同样的原理?”为引子,引导员工带着疑问与期待进入下面的学习。
二、归纳问题共性---培养举一反三发散思维
在讲到“磷素肥料分析”部分内容时,杨老师以肥料过磷酸钙中有效磷的检测为例,介绍“磷钼喹啉重量法测定过磷酸钙有效磷的原理和方法”。杨老师首先强调了磷素肥料中有效磷的检测待测液的准备是关键的一步,进而简要介绍了纯的水溶性磷肥(磷酸二氢钾)和过磷酸钙中有效磷的检测方法。在介绍完磷酸二氢钾和过磷酸钙中有效磷的检测方法之后,杨老师引导员工归纳出不管是纯的磷酸二氢钾肥料还是过磷酸钙肥料的检测,磷素肥料检测待测液的关键点在于其“水溶性”。进而,杨老师告诉员工生产上实际应用的过磷酸钙肥料往往都不是纯的过磷酸钙,而是含有其他形态的磷素。接着杨老师向员工介绍了常见的过磷酸钙、重过磷酸钙、钙镁磷肥、脱氟磷肥及骨粉、磷矿粉等主要磷肥的化学组成,并通过设问的方式引导员工归纳出各种不同化学组成磷肥的溶解性、酸碱性等主要性质。并且强调了过磷酸钙中的两种磷素成分磷酸二氢钙的水溶性和磷酸一氢钙的弱酸性性质。
在引领员工了解完“磷钼喹啉重量法测定过磷酸钙有效磷的原理和方法”中原理部分之后,杨老师引导员工来到检测方法中的关键点待测液的准备,并向员工介绍了待测液准备的两步浸提法正是依据上述介绍的磷酸二氢钙的水溶性和磷酸一氢钙的弱酸性这些肥料化学组成的性质。待测液准备的两步浸提法正是基于前面对于各种不同磷肥中磷素化学组成成分的溶解性和酸碱性来实现的。
通过这部分的教学,培养了员工如何在把握事物共同属性的基础上,根据事物的独特属性,来解决工作中遇到的各种实际问题,举一反三。
课程的最后,杨老师引导员工归纳出,肥料中氮素检测的核心是需要将肥料中的氮素转化成可以检测的形态(NH3或NH4+),而肥料中磷素检测的核心是将肥料中的磷素转变成可以检测的状态(水溶性)。
员工创新能力的培养是多方面的。杨丽娟教授在《植物与肥料分析》课程的这节课的教学给出了员工举一反三能力培养的一个很好例证。在知识爆炸与新的技术不断涌现的今天,培养员工举一反三的能力不仅是员工未来适应社会发展解决各种具体专业问题的需要,也是培养员工创新能力的重要途径。
本期信息传至:王铁良副董事长、王海龙副董事长、孙光国副董事长,教务处、研究生院领导,学院负责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领导,全体督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