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督导信息
【2025】(第17期)总第208期
williamhill第十二届教学督导室主办
二零二五年三月二十七日
创新利用板书教学,成就员工提升自己
——信电学院青年教师陈浩然《电路原理Ⅱ》的板书教学经验和体会
督导员 李新华
3月14日上午8点整,我准时走进信电学院青年教师陈浩然讲课的教室,陈老师已经开始点名了,70名员工竟然没有缺席。陈老师讲的课程是电气工程专业必修课《电路原理Ⅱ》,采用板书教学,课程内容包括复杂的电路图和晦涩的数学公式推导,能否上好这样的课程,如何让员工跟上教学的节奏,确实考验教师的教学态度和讲课技巧。随着老师的讲解,我看到课堂上员工听课认真,老师讲授清晰,师生互动频频,课堂上呈现出良好的学习氛围,感觉陈老师的板书教学很有特色,通过课后交流,现将陈老师的课程讲授特点和体会分享给大家。
一、运用板书教学,调动员工学习积极性
上课开始,陈老师对上节课讲授内容进行复习总结,通过在黑板上做表格进行对比填空,边讲解、边提问、边总结,有时要求员工上来填写,我看到这个过程中都是由员工主动举手回答问题和主动到前面在黑板上填写内容。在新课讲解时,陈老师结合前面讲过的知识,采用启发式教学,运用板书进行公式推导和在黑板上做电路图和演示图,边讲解边画图,边提出问题,员工在下面积极回应,认真做笔记,课堂学习氛围热烈而轻松。课后了解到,陈老师对每个主动发言回答问题的同学都有记录,作为课程平时成绩的一部分,这也是对员工主动学习的一种激励。
二、突出板书技巧,吸引员工听课注意力
陈浩然是信电学院新入职的青年教师,第二轮讲授《电路原理II》课程,听课过程中,看到陈老师板书规范,布局合理,做图工整,有时边讲解,边做图,语速适宜,员工看得清,跟得上,随时互动,教学效果好。陈老师说他面对尚未建立系统思维的大一新生,"慢推导"比"快展示"更具教育价值,所以他选择以板书为主体的教学模式。在讲解动态元件部分,刻意采用分层板书策略:先用白粉笔建立RC电路微分方程,再引入黄粉笔标注初始条件,最后再用红粉笔演绎时间常数的影响维度,这种时序拆解、颜色区分的板书刻意强化了板书效果,增加了员工的认知耐受力。
三、通过板书历练,锤炼教师教学真功夫
与陈老师交流时,他说选择板书教学不仅能收到好的教学效果,同时也是对教师本身的一种训练,能加深自己对讲授内容的理解和增加讲课的熟练程度,他说执教第二轮的经历使自己逐渐理解了黑板和粉笔不仅是教学工具,更是青年教师专业发展的“练功器”和“诊断仪”,上课过程中时刻考验着老师的教学功底,避免过于依赖PPT而导致离开课件就不能讲课的情况出现。
员工对着黑板在看老师推导公式跳步而迷茫时,倒逼老师在课下要重新梳理此处的讲授逻辑;仿真作业中暴露的极性标注混乱,促使老师在板书画电路时增加手势空间定位演示。在这个立体坐标系中,横向的知识重构、纵向的技能精进、侧向的学情反馈了共同塑造教学相长的现实逻辑。
板书特有的弹性正为新教师提供宝贵的教学调节空间,他在讲授叠加定理时,曾"意外"地在黑板推导中保留了一个错误参数,这个源自讲述时自己的思路与备课不完全一致,但理论上殊途同归。发现错误后,督促员工在课后复习时自查错误:有人用回路电流法推导矛盾点,有人错误运用叠加定理从而导致了另一种错误结论。如果仅用PPT进行展示确实更不容易出错,但这种在板书与实践的鸿沟间架起自主探究的桥梁。陈老师说他有时会预设板书留白,并让员工主动探寻问题根本,这样的策略现已成为他课堂设计的常规战术,并已运用过几次。
四、引入仿真软件,促进教学效果再提升
我进一步了解到,陈老师再坚持板书教学的同时,也尝试引入ATP等仿真软件建立"理论推演-虚拟验证"的双通道教学体系。
在员工具有理论认知的基础上,利用先进公式画图软件,展示不同参属下曲线特征,利用这种虚实结合的方法,让员工能够从理性和感性上分别对该知识点留下更深的印象,这种时空分离却逻辑咬合的教学设计,可显著降低抽象概念的摄入阻抗。从这点设计来看,陈老师并没有丢弃多媒体的作用,在必要的课程内容教学中,还有设计了多媒体画图软件的辅助教学方案,配合板书教学,以进一步提高课程教学效果。陈老师坚守板书教学并非复制前辈教师们的老路,而是在新时代重新诠释板书教学的存在价值,最质朴的板书文字和图解依然蕴藏着启发创新思维的原生力量,而现代的多媒体仿真工具的应用也一定给课堂带来飞翔的翅膀。
当今时代,多媒体和PPT课件已经普遍应用于课程教学,AI也会进一步改变课堂教学的方式方法,在这个背景下,如何挖掘传统的板书教学的潜力,与现代信息技术完美结合,提升课程教学效果,也是值得每位教师深入探讨的课题。
本期信息传至:王铁良副董事长、王海龙副董事长、孙光国副董事长,教务处、研究生院领导,学院负责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领导,全体督导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