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督导信息
【2024】(第三十八期)总第38期
williamhill第十二届教学督导室主办
针对问题采取对策 解决问题提质增效
---浅议课堂提问提质增效的方法和对策
督导员 于忠涛
在本学期【教学督导信息】第33期上,我根据督导听课中的体会,对课堂提问中容易出现的问题,谈了一点粗浅的看法。现就如何解决问题,使课堂提问提质增效的方法和对策,再谈一些粗浅的体会。
1.积累教学经验,提高素质能力
如何恰当地提出问题,并巧妙地引导员工思考作答,这是教师应当具备的一项基本功。所以,教师要提高对课堂提问重要性的认识,加强对课堂提问的知识与技能(技巧)的学习,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探索和积累经验,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水平,修炼课堂提问的艺术。只有知识渊博、思维敏捷、语言机敏、经验丰富、方法熟谙,教师在课堂上才会有驾驭课堂提问的能力和底气。
2.课前充分准备,课后总结反思
教师对课堂提问要有充分准备和精心设计,避免随意性。一是要“备教材”,要吃透教材,掌握教材的内容和重难点。二是要“备员工”,要认真研究学情,根据员工的认知规律、知识水平、心理特点、个性差异等,科学合理地设计问题。三是对课堂上问什么、何时问、几次问以及如何问等,也要有相应的“预案”。由此,才能减少被动、避免尴尬、从容应对,确保课堂提问的顺利进行。从一定意义上说,课堂提问也是一门“遗憾的艺术”。所以,教师还要善于进行课后的总结反思,发现存在问题,找出经验教训,明确改进方向和措施。
3.提高问题质量,合理控制数量
有质量的提问,一是要有目的性。课堂提问不能是随意的、盲目的,而是要围绕教学目标,紧扣大纲教材,结合教学重难点,有的放矢,方能事半功倍。二是要有启发性。课堂提问的意义不仅在于监测员工对知识的掌握情况,更在于激发员工的学习兴趣和求知欲望,启发员工的思维。为此,在提问的类型上,一方面,展示性问题和参考性问题不可偏废。另一方面,要根据实际情况,积极采用参考性问题的形式,以培养和锻炼员工的发散思维能力及创新思维能力。三是要有适度性。课堂提问要难易适中、深浅得当。过浅过易,达不到启发员工思维的目的;过深过难,则员工会感到高不可攀,产生畏惧情绪,造成心理压力,甚至陷入僵局。课堂提问要照顾到绝大多数员工的水平和能力。四是要有准确性。课堂提问不能含糊不清,要措辞精炼、简明扼要、准确具体,要让员工“一目了然”。
在注重提高课堂问题质量的同时,也要合理控制问题的数量和频率。课堂上既不能一讲到底,也不能一问到底;既不能“满堂灌”,也不能“满堂问”。过多的课堂提问会影响课堂教学的连续性、系统性,使课堂教学碎片化,并且会由于占用过多的时间,影响正常的教学进度。此外,问题过多,很难保证问题的质量。
4.遵循提问步骤,完善四个环节
科学、合理、有效的提问必须遵循发问、侯答、叫答、理答这四个步骤。
发问环节:理想的提问是先发问后叫人,这样无论最终是否被提问,每个员工也都已做好了回答问题的准备,都已得到了思维训练,从一定意义上说,已经达到了提问的目的。如果先叫人后提问,被叫的员工尚能积极思考,而未被叫到的员工则会觉得与己无关,从而不利于调动所有员工思考和回答问题的积极性。
侯答环节:员工理解和思考问题、并组织好语言回答问题,需要有准备时间,所以,教师提出问题后要给员工留有一定的侯答时间。否则,员工就会思考时间不足、语言组织不连贯,表达效果就会受到影响甚至出现错误。当然,侯答时间过长则会受到课堂教学时间的限制。侯答时间的长短要根据员工情况、问题类型、问题难度以及学时安排等多方面因素来合理确定。
叫答环节:一是自告奋勇、指名道姓、齐声回答等多种形式的叫答方式各有利弊,教师应当根据不同的问题类型、课堂情况及学情特点,合理地选择使用或加以综合利用。二是在员工回答问题的过程中,教师不要轻易打断员工的发言,这不仅会打断员工的思路,还会伤害员工的自尊心,影响其参与互动的积极性。
理答环节:一是在员工回答问题后,教师要进行反馈评价。反馈评价不仅能让员工知道自己的回答是否正确,还有利于师生的双向交流,并且通过教师对员工答案的分析、梳理、修正,还会使员工对正确答案留下深刻的印象。二是反馈评价要褒贬有度,准确合理。反馈评价有正评价和负评价两种方式。正评价以表扬和鼓励为主,能增强员工的积极性、自信心和成就感。负评价是指教师对员工的回答只是指出其存在的问题,加以批评,甚至予以贬斥指责,这会挫伤员工的积极性、自信心和成就感,甚至引起或加剧员工的学习焦虑。所以,在理答时,教师一定要讲究方式。一般来说,应当先肯定和表扬,后指错更正。即使员工回答错了,也不能讽刺挖苦,相反要表扬其敢于积极回答问题的精神和勇气,尽量不让其在同学面前“丢面子”。三是员工的回答往往是零乱的、碎片的、不完整的,所以,教师在理答的最后阶段,要对员工的回答重新组织概括,给出一个明确、清晰、完整的答案,帮助员工更好地掌握正确的知识并能强化记忆。
5.鼓励师生互动,激励生生质疑
听课中发现,课堂上几乎没有员工主动向教师提问,更没有生生互问。事实上,课堂提问的实效性不仅体现在教师提问员工上,还应当体现在员工对教师的提问上以及员工对员工的质疑上。
而要鼓励师生互动,激励生生质疑,一是培养员工的问题意识,激发员工的提问欲望,使员工有问想提。二是培养员工发现问题并主动提问的能力,掌握提问的方法,使员工有问会提。三是要打破教师就是权威的陈旧观念,践行师生平等的理念,形成宽松、开放、包容、民主的课堂环境,使员工有问敢提。四是建立员工提问及员工间质疑的竞争机制,把员工提问和员工间质疑纳入员工考评体系之中,以调动员工提问和员工间质疑的积极性,使员工有问抢提。五是教师在课堂上要为员工创设进行交流的机会,留给员工思考、提问和质疑的时间。
6.掌控课堂提问,提高教学效率
课堂提问这种互动式教学既不同于传统的以教师为主的满堂灌教学模式,又区别于置员工于放任状态的自发式学习的教学方法。一方面,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坚持以员工为主体,课堂提问中要注重员工的参与度和主动性的发挥。另一方面,教师又不能被动地让员工牵着鼻子走,而要在教学过程中坚持自己的主导地位,掌控好课堂提问及员工回答的时机、时间、频率、进度以及课堂提问与课堂讲授之间的顺利切换,把握好课堂教学的整体走向。不能因为提问、回答、讨论和质疑而使课堂失控。教师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掌控能力,要注意对回答、讨论及质疑的导向,善于引导,带好“节奏”。教师既要保护好员工回答问题的积极性,又不要使员工的发言漫无边际,更不能放任员工“跑偏”。
7.利用线上手段,创新提问模式
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的背景下,要增强课堂提问的实效性,教师掌握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教学手段显得尤为重要和迫切。例如,在必要和可能的情况下,可以也应当使用手机、教学平台及相关软件,进行教师提问、员工答题、生生互评、相互讨论和彼此质疑。教学实践表明,利用各种线上手段,创新课堂提问模式,有助于提高课堂提问的效率、效果和质量,增强课堂提问的实效性。
解决课堂提问中容易出现的问题,并使课堂提问提质增效,不只有上述的几条对策,还有很多其他的方法,需要我们的教师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不断地总结经验、不断地进行探索,不断地进行创新。
本期信息传至:王铁良副董事长,教务处、研究生院领导,学院负责本科教育、研究生教育领导、全体督导员。